月經還沒來就全身不舒服!?
月經還沒來就全身不舒服!?
以中醫的角度來看,「經前症候群(PMS, Premenstrual Syndrome)」是女性在月經來潮前出現一連串身心不適症狀的表現。
這些症狀可能包括:乳房脹痛、腹脹、頭痛、情緒不穩、焦慮、疲倦、失眠、食慾變化、甚至痤瘡或水腫。
🌿 一、中醫認為的主要病機
中醫將經前症候群歸屬於「經行前後諸症」的範疇,主要與肝、脾、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:
1. 肝氣鬱結
• 病機:肝主疏泄,調暢氣機與情志。若情志抑鬱或壓力過大,肝氣鬱結,則氣血運行不暢。
• 症狀:經前乳房脹痛、胸悶、脅肋脹痛、情緒煩躁、經前頭痛。
• 治法:疏肝理氣、解鬱安神。
2. 肝氣鬱結化火
• 病機:若肝鬱日久,氣鬱化火,上擾心神。
• 症狀:易怒、口苦、頭暈、失眠、痤瘡爆發。
• 治法:清肝瀉火、調氣安神。
3. 脾氣虛弱、水濕內停
• 病機:脾主運化,若飲食不節、過勞傷脾,則水濕停滯。
• 症狀:經前腹脹、水腫、體重上升、疲倦乏力、胃口差。
• 治法:健脾利濕。
4. 腎虛衝任失調
• 病機:腎主生殖,若腎氣虧虛則衝任不固。
• 症狀:腰痠、頭暈、情緒低落、月經量少或延遲。
• 治法:補腎調經。
5. 氣血兩虛或氣滯血瘀
• 氣虛血少→ 頭暈、疲倦、面色蒼白;
• 血瘀阻滯→ 經前腹痛、經血暗紅有塊。
• 治法:補氣養血、活血化瘀。
🌸 二、調養建議
1. 情志調暢
• 經前避免情緒壓抑,保持心情放鬆。
• 可透過瑜伽、深呼吸、散步幫助肝氣疏通。
2. 飲食調理
• 少油膩、少糖、避免咖啡因與酒。
• 可多吃黑豆、紅棗、山藥、枸杞等補氣血食材。
• 經前一週可喝溫熱飲,如桂圓紅棗茶、玫瑰花茶,幫助活血理氣。
3. 生活作息
• 保持規律睡眠,避免熬夜。
• 經前可適度泡腳,溫暖下焦、促進血液循環。
🌼 三、針灸與中藥調理
中醫治療經前症候群,通常以辨證論治為原則。
常見穴位包括:
• 肝氣鬱結型:太衝、合谷、期門、內關
• 脾虛水腫型:足三里、陰陵泉
• 腎虛型:腎俞、太溪、關元
• 血瘀型:三陰交、血海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