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頁
  • 院所介紹
  • 門診表
  • 診療項目
  • 看診進度
  • 醫師團隊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聯繫我們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頁
    • 院所介紹
    • 門診表
    • 診療項目
    • 看診進度
    • 醫師團隊
    • 最新消息
    • 聯繫我們
預約掛號
  • 首頁
  • 院所介紹
  • 門診表
  • 診療項目
  • 看診進度
  • 醫師團隊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聯繫我們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頁
    • 院所介紹
    • 門診表
    • 診療項目
    • 看診進度
    • 醫師團隊
    • 最新消息
    • 聯繫我們
預約掛號

秋分養生,陰陽平衡的關鍵時刻

· 最新消息-公告

秋分,二十四節氣之一,寓意「晝夜平分、寒暑均衡」。此時天地陰陽轉換,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。中醫認為,這是一年之中「調和身心」的重要節點。若能順應天時調養,可為秋冬養生打下堅實基礎;若忽略調理,則容易出現 咽喉乾燥、鼻塞咳嗽、便秘口渴、皮膚搔癢、失眠心煩 等「秋燥」症狀,甚至讓抵抗力下降。

🌿 中醫觀點:秋分屬肺,肺主收斂

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秋三月,此謂容平。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,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。」

秋分後,重點在於「養陰潤燥」與「收斂情志」。

• 肺為嬌臟:最怕燥邪,常見乾咳、少痰、喉嚨乾癢。

• 肺與大腸相表裡:一旦肺氣失調,容易便秘或腸道不暢。

• 情志易憂:秋天的肅殺之氣,容易導致情緒低落或憂鬱。

✨ 秋分養生四大方向 ✨

1. 針灸調氣

• 透過針灸肺經、脾經、胃經等穴位,舒緩呼吸不適,改善腸胃功能,調整陰陽平衡。

2. 中藥滋養

• 適度運用沙參、麥冬、百合、杏仁等中藥,潤肺養陰,改善乾咳與口鼻乾燥。

• 體質虛弱者,可配合健脾益氣方劑,預防秋冬易感冒。

3. 食療養陰

• 潤肺食材:白木耳、蓮藕、梨子、芝麻、蜂蜜

• 健脾食材:山藥、紅棗、南瓜

• 建議少吃辛辣、油炸、烤炙之品,以免加重秋燥。

4. 情志調養

• 秋分之時,宜多曬太陽、靜心養氣,避免過度焦慮。

• 運動以緩和為主,如散步、太極、瑜伽,幫助身心舒展。

💡 養生小提醒

• 作息:早睡早起,保持規律。

• 飲水:補充溫水,避免冰涼飲料。

• 呼吸:可練習深呼吸,強化肺功能。

• 保暖:早晚氣溫漸涼,注意肩頸與腰腹保護。

👩‍⚕️ 醫師叮嚀

秋分是陰陽平衡的節點,把握這段時間調理,能夠有效提升免疫力,預防秋冬常見的呼吸道疾病與腸胃問題。透過 中醫辨證、針藥並用、食養結合,不僅能改善秋燥不適,更能讓您在四季轉換之際,保持身心安和、精力充沛。

Section image

上一篇
十月門診時刻表
下一篇
🌿 總是覺得怎麼睡都睡不飽?小心慢性疲勞找上門!
 返回網站
Cookie的使用
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全部接受
設定
全部拒絕
Cookie 設定
必要的Cookies
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分析性Cookies
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偏好的Cookies
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儲存